区块链是由分布式数据存储、智能合约、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多种技术形成的组合创新型技术。
区块链是由分布式数据存储、智能合约、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多种技术形成的组合创新型技术。区块链有着开放性、防篡改性、匿名性、去中心化和可追溯性等特征,能够在不可信环境中低成本创造信用,克服知识产权运营中面临的众多问题。
一是提升知识产权确权效率。区块链因非对称加密、分布式存储、共识机制和智能合约等特点而拥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安全可信等应用优势,通过知识产权创作和流转数据上链能完整有效记录著作权的原始取得,数据上链的时间以“时间戳”形式被清晰记录,原始权益人完成创作后,相关数据被保存在对应区块上,从而记录了产权形成的具体时间。区块链技术的非对称性加密算法可在不暴露具体内容的前提下记录创作过程和结果,保障知识产权信息的完整无误。知识产权流转的后续信息也会在区块链上进行全网广播,确保了知识产权转让交易的完整链条。知识产权的静态归属和动态变化均可清晰记载,提升知识产权确权效率。
二是缓解知识产权用权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建立知识产权区块链平台,使数据资产形成多层穿透,可对资产信息实施全程监测,重塑知识产权融资各利益相关方的信任机制,解决中小企业、银行、增信机构、监管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的难题,提升上链企业融资成功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形成产业链各个环节的良性运营,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目前,四川成都、江苏南京、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地科技部门已经上线了知识产权区块链平台,科技企业、金融机构、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等主体共同参与该平台运营,有效缓解各参与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了金融机构的尽职调查成本,扩展了基于知识产权的融资评价维度,提升了金融机构对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授信的积极性。
三是降低知识产权原始权益人的维权成本。以商标保护为例,通过将商品生产、加工、流转、运输到多级分销的数据在区块链上进行“共识验证”,商标侵权等行为会在第一时间被发现。平台上数字IP的访问、流转数据被记载在区块链中,实现了盗版侵权行为轨迹溯源,权利人可实时查询和追踪侵权方,链上存证数据可作为法律证据,大幅降低举证成本。目前杭州、北京、广州三地的互联网法院已经在知识产权侵权类案件审理过程中全面使用跨链存证数据进行判决,大幅缩减取证时间,提升审判效率,降低知识产权权益人的维权成本。
温馨提示:币讯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金投网APP。
<上一篇 强化区块链在知识产权运营中的应用意义重大
下一篇>已是最后一篇
下载金投网